自2015年起,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以专利为载体进行学生创新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大量实践。学生参与广泛,创新氛围浓厚。学生参与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的人数逐年增加,以专利创新为龙头的创新实践活动涉及到全校所有年级和专业;学生创新成果丰硕:短短三年时间,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共组织学生参加了三届芜湖市大学生专利创新大赛,共获得144个奖项,其中特等奖和一等奖9个。截止2018年5月31日,全院师生申报的各类专利有1586件,已获得授权的专利数达620件,在省内本科高校中名列前茅。
(学校双创中心的专利墙)
因此,在安信工校园内流传着一个诙谐地说法:“全校人民写专利”,虽然有些有些夸张,但是却从另一个角度真实反映出广大师生创新创意的一种状态。在安信工,专利除了是教师们科研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意乃至创业的一个重要载体。
一、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是创造性人才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学校通过学生间、校内外媒体、教师讲座、各类专题讲座等多渠道宣传专利发明,大力宣传和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使学生了解并愿意去参与发明创造,申请专利。鼓励学生对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提出疑问,努力探求答案,而这个追寻的过程就隐含着一切令人意想不到的科学创新。形成“学生群体主导创新、教师积极投入创新、学校大力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以激励学生创新,充分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
同时,学校各二级学院的双创分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广场、课外活动基地和开放实验室等硬件设施全天候向学生开放。从教师指导、场地提供、仪器设备等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平台,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开放性的研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能力,以高效的方式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宽广的知识结构,使各类知识融会贯通。
(安信工第二届大学生专利创新创业大赛)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分层创新教育引导模式:针对低年级学生从初期接近生活的小发明、小创作入手,解决学生创新入门难的问题;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后,逐渐发展到以课外科技中学术性成果为主进行专利申请的阶段,具有一定的科研型创新;到高年级后鼓励学生根据社会需求进行创新创作并申请专利的新高度。如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等单位还为此专门开设了“专利写作”的选修课,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并参与进来。
同时,学校在实践教育过程中还总结出发散性创新思维的能力、文献检索能力、解决问题和自我学习的能力、技术文件的撰写能力、综合表达能力等五种创新能力的提升。有效解决了当前创新教育不深入、后续发展动力不足的难题。
(我校学子项目成功入选教育部“国创计划十周年”成果展示)
(我校学子获芜湖市第五届专利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
从近三年学校参加专利创新大赛及获得专利授权证书的统计情况来看,不仅有理工科学生,还有大量经管、外语、艺术等文科类学生。在芜湖市第五届专利创新创业大赛上一举为学院夺得特等奖的团队就是来自管理工程学院。
从课堂内外来看,学生创新不仅在第一课堂上渗透创新教育,在第二课堂(如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践中)也积极挖掘创新活动;
从创新结果来看,学生申请的专利类型既有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更有在技术领域有显著进步、级别最高的发明专利,涵盖了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定的所有专利类型。在课外创新实践中挖掘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科研创新项目、教师的各类课题等研究过程中积极创新,迸发创新源泉,形成大量创新成果用来申请专利。例如以前学生在开展国家级、省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中,往往只有一篇结题报告,没有可以考量的成果。现在学生熟悉掌握了专利创新的方法后,每年结题的这些大创项目中有60%的成果都申请了专利。
学生获得的专利成果反过来可以用于量化评价和考核学生在各类竞赛、科研创新项目中的绩效,创新实践和学生专利成果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局面,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我校学子参加市第六届大学生专利创新创业大赛)
(2017年我校专利授权数量在省内36所本科高校中位居第六)
(科技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