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知局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运营,国家也致力于推动验产学研一体化、积极推动技术转移。在很多人看来,技术转移和专利运营是同一件事。在这里,我想跟大家谈谈我的看法。
一、为什么要有技术转移
首先,我们来聊为什么要有技术转移。
实际上,我国在企业界是没有技术创新的,或者说技术创新比较少、技术以及研发的投入比较少,我们国家主要的研发资源集中在科研院所、高校。前些年我国的模式是模仿,或者说是利用后发优势,去把已经成熟的产品通过国内的产业链实现产品化,进而跟全球的经贸体系进行竞争,以实现我们的快速发展。
实践证明这是成功的。我们已经成功地在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的过程中,从一个比较落后的世界位置上升为世界第二。现在,我们将“稳二争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发现自身的后劲不足,即资源、人口等都不足以我们赶超美国。基于这样一个逻辑,「创新驱动发展」已经成为这个过程的应有之义。尤其是在十四五开局这一年以后,创新成为了我国各个层面的主基调。
那么从这个逻辑去看,基于企业没有研发投入、研发投入较少,而主要研发在科研院所的情形,那么,放开科研高校中的技术给企业、产业界予以适用就成为了主要的任务。所以,技术转移就成为了现在一个热门词。
二、实现专利运营需要通过技术转移的载体——专利
而且我们又发现,技术转移是需要有载体的。那么载体是什么呢?
实际上,就是我们专利权所说的「专利」。
也就是说,专利具有法律所赋予的“排他权”。高校的技术先转化成专利,专利具有排他性,那么企业购买该技术,并通过对专利的购买使得购买有了价值,进而实现产业化之后能够带来预期的收益。我么可以了理解为,专利本身作为一种武器、一种手段来使得技术转移能够运行下去。
我们换一个维度来思考,假如技术在转移的过程中没有专利来作保障,那么你花钱买回来的技术所形成了产品以后,别人就可以按照你的产品再次生产。同时,因为这个过程中没有技术转移的费用,别人产品的价格就可以比你的产品价格低,但产品质量却是一样的。那么,你的技术转移的花费就可能不会带来预计的收益。
所以,如果从技术转移这个闭环来考虑,专利就是一个重要的武器或者说手段。一旦没有专利,技术转移将不能够有效的实现。
这个是我认为的整个的技术转移和专利运营的关系。
所以,我们专利圈里的人来谈论专利运营的时候,一定要把专利运营放在技术转移的大背景下作为我们思考点、出发点以及作为这个模式的主要的思考方式。如果你脱离这个大背景去谈论专利运营,就会成为现在我们所谈论的专利运营,这是流于表面的。
比如说,某高校的一个专利卖了三万、五万,这些东西并不是真正的技术转移所实现的,不是我们刚才所聊的模式实现的逻辑,这对于社会、对技术转移、对创新驱动发展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买了专利可能只是为了走个形式。当然了,现在还有很多卖得比较贵的专利,可能一千万、两千万、一个亿。
但是,这时候,你细细分析才会发现,这个东西只不过是从这个人的左手到右手、左口袋到右口袋,受让公司和转让公司的内在是有这个逻辑关系的,它不是真正的技术转移。而现在还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技术转移,通过专利来实现这个驱动的技术转移闭环的链条。
三、为打开技术转移闭环的链条,专利人如何去做
我们再回到我们专利圈的人的理解来。这个技术转移的闭环为什么没有打开?
实际上有好几个原因,我们可以从技术原因去考虑。比如说,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和产业脱节,但这个属于创新领域的事情,我们不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即使有的技术契合产业的需求,具有价值,但是,我们专利圈里还有两个工作没有做完。
第一个工作是把这个技术写成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有排他价值的专利。也就是说,专利要写好。
第二个工作是对专利有评估的逻辑,能够去彰显专利带来的价值,以及彰显专利背后所具有的技术价值、商业价值。
这个评估的逻辑必须搞清楚。
所以说,如果我们的专利产业、专利圈不能够解决把一个好技术写成一个好专利,不能够解决能够有效评估专利以及专利背后的技术和商业三维一体的价值,那么所谓的技术转移、专利运营可能都是开始,都是萌芽,还需要很多事情去做。
所以,总结来说,技术转移和转移运营都是创新驱动发展这个国策之下的重要内容。技术创新、技术转移是创新端要解决的问题,这跟我们的专利圈没有关系。
我们专利圈应该集中专利去解决第一个问题:先把技术给写好、保护好,有真正的能写出高价值专利的团队机制、模式,这归国知局承担更多的责任。
第二个问题则是,要把技术和专利的评估这条链条给打通。
如果打不通,即使你有了好专利,可能在技术转移过程中也会存在很多问题。当然了,这个还需要供需双方去作讨论,但是讨论是需要有一个基础、一个靶子的。这个是我们专利圈人在技术转移、在创新发展、在专利运营中应该思考的、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