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发、产品开发、专利以及创新领域服务累积20多年的工作经验,整理出一些内容,提供对专利布局有兴趣的朋友思考。希望能借此抛砖引玉,让更多人重视专利所创造出的知识经济价值。
什么是专利布局?
专利布局简言之,就是:专利申请人审度市场现况,运用技术优势,考虑自身资源,根据企业营运策略(研发、产品、市场营销/通路、法律、财务等),整合申请策略,让企业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专利组合。
专利布局涉及的层面非常广泛,有效的专利布局可以为企业创造实际营收效益,例如技术标准、产业标准、企业产品技术标准等技术授权模式,为企业带来实质效益,或从专利诉讼角度来看,更可让企业有效排除竞争而巩固市场,例如2010年开始的苹果手机专利诉讼世界大战,可知专利布局对企业影响非常大,不能仅从专利申请的角度出发,需要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思考。
专利布局的核心思维是企业竞争策略,根据技术与资源优势,具体展现在专利布局策略上,专利布局策略影响层面很广,实际操作上也非常复杂,不能单单只从申请角度出发。
也有人说限于专利申请角度属于狭义的专利布局,而从产品角度出发属于广义专利布局。
为什么要专利布局?
专利的用途非常多,根据过去实务经验,专利至少有30种用途(*1),本篇限于篇幅,仅介绍与布局相关的部分。(*1参考下表 企业专利用途)
有效的专利布局可以转换成具体资产(如企业并购或技术交易),同时体现企业技术价值,让企业除了从产品上创造营收,更可以透过专利快速切入市场,并创造不同程度的市场竞争优势。专利可以让企业发挥技术应用最大价值,使得技术应用的速度和成本也相对比直接将技术导入市场更快和更低。
简而言之,就是透过专利布局让技术、产品与企业变得更有价值(*2)。
(*1参考下表 企业专利用途)
(*2其他可延伸探讨主题:专利价值)
如何进行专利布局?
一、布局思维:
从企业专利管理者的角度来看,根据经验主要可以从四个思考角度快速切入:
1. 企业竞争策略
2. 研发技术策略布局
3. 市场经营策略布局
4. 专利组合策略布局
基本上所有的专利布局都离不开这四个方向。其中最重要也最关键的就是企业竞争策略。
二、企业竞争策略:
企业竞争策略涉及层面非常广泛,从专利策略的角度来看,主要会与企业产业定位有关。笔者曾经服务过不同类型企业,例如OEM(硅品)、ODM(绿点)、EMS(JABIL)及OBM(蒙恬科技),深刻了解到企业管理层在企业竞争策略思考方向上都有所有差异,自然在专利管理和相关资源整合及运用上都会有所不同,左右企业专利管理制度与专利管理资源和方法。
三、研发技术策略布局:
根据专利诉讼信息来看,专利申请后,在一般情况下,专利诉讼通常会在5~20年之内发生。例如,苹果的滑动解锁专利”slide-to-unlock’,2007申请,2012年开始发动专利诉讼,或是,苹果控告三星手机专利侵权的US6493002(1994年申请),又或是,VLSI控告INTEL芯片侵权今年判赔21亿美金的专利(2006年申请)等等。
这边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信息,也就是当研发技术转换成实际产品技术进入市场,通常需要5年以上的市场化的时间。专利可说是一种研发技术投资。
https://9to5mac.com/2020/06/15/slide-to-unlock-patent/
“slide to unlock” 专利诉讼
https://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6175
苹果对三星手机专利诉讼-US6493002(1994年申请) US7469381(2007申请)
https://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17559
英特尔一场官司两件专利,输掉21.75亿美元
过去工作经验得知,研发部门通常会根据企业产品开发方向提供3~5年不等的技术发展蓝图(Roadmap),根据技术发展蓝图,专利部门可以运用专利技术风险分析(Freedom-to-operate)监控市场技术发展并及时示警,甚至进一步和研发合作提供更缜密的技术发展方向策略。
从研发项目上,整合市场产品技术专利现况,研拟出最适合研发技术蓝图的专利布局策略。
四、市场经营策略布局:
通常这需要和业务单位(Business Unit, BU)合作,根据BU的需求与提供的市场客户或供货商的条件,建构出符合客户或供货商合作要求的专利布局策略。例如客户产品上自身技术可整合的部分,以及创造整合后的技术特色,并针对结合自身技术特色,提供现在产品与未来可能产品进行布局。增加客户长期合作意愿以及提高其他供货商竞争门坎。
通常这需要在平常做好产品/技术的市场参与者(Market players)专利竞/合信息分析,了解市场上竞争对手或合作对手的优缺劣势,导入企业研发策略与技术优势,整合出符合最佳效益的专利布局策略。
五、专利组合策略布局:
根据经验,专利组合策略思考涉及的面向主要包括:申请策略、技术方案及特征组合、权利范围组合。
1. 申请策略。申请策略考虑因子通常与企业专利申请指标和专利申请方式有关。专利申请指标直接反映专利管理手段,将企业对专利的需求与企业可用资源进行整合,根据研究显示,专利申请指针可超过上百种,但依照个人过去工作经验,常使用的大概不会超过30种。(*3其他延伸主题”专利申请指针)。申请方式主要就是根据不同专利局的规定,采用适合法规的申请方式,例如美国专利局的临时案申请、延续申请、分案申请、台湾专利局的一案两请或是PCT(专利合作条约)申请案或EPO(欧专局)申请案等等。通常最后就会形成所谓的专利家族(patent family)或专利组合(patent portfolio)。
2. 技术方案与技术特征组合。这个部分会与技术实施例方案数量以及技术方案与技术特征组合有关。过去曾经将一件研发提供申请专利的软件技术方案,拆解成七种不同的技术流程,创造200多种技术特征组合方案。
3. 权利范围组合设计。这个部分是在技术方案与技术特征组合的基础上,根据专利检索分析结果,比对先前技术在技术差异与技术贡献的角度,设定出独立权利范围的类型与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技术特征组合。这个部分也可以根据不同专利局对于进步性要件的要求,针对核驳答辩范围,调整权利要求项的配置组合。基本概念是从技术方案所要解决的问题难易度着手,技术方案-技术特征贡献组合配置进行专利权利范围设计,其主要核心是在技术方案与技术特征组合中配置出符合进步性要件的最佳权利要求范围,也就是在符合法规要见情况下,适切地揭露技术方案与技术特征组合,剩下其他的部分,可以市场对手现况调整,或不申请专利而转为企业产品技术的营业秘密。
六、布局策略:
在实务上,专利布局策略会根据企业面临到的实际状况而有不同的需求与对应做法,没有特定形式,为了更容易理解,介绍瑞典Chalmers大学工业管理学系Ove Granstrand教授所撰写的“Th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一书中,列举6种常用专利布局模式:
(1) 特定的阻绝与回避设计(ad hoc blocking and inventing around)
(2) 策略型 (strategic patent)
(3) 地毯式 (blanketing and flooding)
(4) 围墙式(fencing)
(5) 包围式 (surrounding)
(6) 组合式(combination)
在这些方式中,可结合”技术生命周期曲线”、”研发成本”、”专利申请数量”、”专利成本”、”专利回避难度”、”权利布局难度”共六个初步评估方向作为选择适合布局使用方案的参考。相关更多详细介绍可以参考拙作:”再探TRIZ于专利领域应用 – 专利布局”
https://intellectual-integration-innovation.blogspot.com/2019/10/triz-2016.html
https://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3298
再谈专利布局
https://www.wipo.int/edocs/mdocs/mdocs/en/wipo_ip_econ_ge_4_11/wipo_ip_econ_ge_4_11_www_182037.pdf Patents and Innovation for Growth in a Converging World Economy- Ove Granstrand
简言之,专利布局策略需要结合经营策略、研发产品技术开发方向、市场竞争现况、财务容许范围以及不同区域专利法规考虑决定。
七、布局方法:
实际上专利,布局的方法有很多种,受布局思维所影响,不同面向切入,手段方法和效果也会有所差异。这边介绍我过去所采用过与分析竞争对手所归纳出来的一些方法,简述如下,包括有:
1. 专利矩阵布局法,这是常用的布局方法,建立 “技术组件-功效”矩阵,列出必要和最多容许范围的技术组件和技术特征与功效,以最少必要技术组件为技术系统布局法,拆解技术方案的组件组合,找出技术组件属性与功能特色,根据技术特征与其等效功能,在同样能解决技术问题的基础上,提供多种系统性的技术方案组合。这个布局方法再结合技术方案价值评估手段,前面六种专利布局策略都可以使用。
2. 技术因果布局法,这是针对研发技术项目的部分,结合解决技术问题的工具,从定义问题开始挖掘问题组合,根据不同的问题提供对应的解决方案,再由这些解决方案切入,进行专利布局。适合的专利布局策略,例如前面的围墙型、包围型与组合型。
3. 技术组合(问题-方案鱼骨双组合)布局法,这是将技术问题与技术特征整合的鱼骨图,这是从专利信息分析的角度反向运用而成。通常会根据市场现有情况进行分析与组合,在结合申请专利的技术特征进行配置,通常使用在资源较少的精准型布局策略上,例如前述的阻绝型、策略型与包围型。
4. 技术趋势布局法,这是从技术发展方向与技术趋势的角度来看,进一步结合技术趋势预测法,可以更有效地进行专利布局,甚至提供研发管理层有效的竞争策略依据,例如三星透过技术趋势分析预测竞争对手。技术趋势分析和技术趋势预测通常会结合依些技术发展模型,技术发展模型有数十种,不同的类型其改变特征与发展方向都会有所差异,结合市场专利信息分析,可以缩小预测差异,提供可靠的技术趋势预测精准度。适合的专利布局策略,例如前面的围墙型、包围型与组合型。
5. 创新式专利回避布局法,这是在进行完整的自由实施检索(freedom-to-operate)分析后,才适合使用的手段。和传统专利回避手段不同的地方在于,这种创新式专利回避布局法难度较高,需要将侵权判断与创新工具整合,才有办法比传统仅提供回避概念而产出更具体回避方式(技术回避方案),评估并验证这些技术回避方案后,再进行专利布局。从产品技术开发的角度来看,这个方法需要的资源最少,效果最直接,速度最快,但需要熟悉专利侵权判断与创新工具应用实务经验的专家来执行。适合的专利布局策略,例如前面所提到的阻绝型、策略型和包围型。
结论:
专利布局思考的层面可小可大,可缩小为专利申请中的权利范围,或是扩大为企业竞争层面,自然其所需要的资源和手段复杂程度也会有所差异。
专利布局直接反映专利价值与企业研发能量,越是有价值的专利,越是值得企业投入资源进行专利布局,有效的将研发技术转换成知识经济财产。
有效的专利布局需要建立在专利质量之上,根据不同的企业类型,结合专利管理制度,提供不同的专利布局策略,这样一来才能协助企业将专利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