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及科研平台建设
第二届“汇川生态链订单班·汇英行动”正式启动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5-05-08

本网讯 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智能制造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举行第二届汇川生态链订单班专项人才培育项目暨"汇英行动"开班仪式。本次校企合作项目由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牵头实施,标志着学校在智能制造人才培养领域迈出新的战略步伐。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华静主持开班仪式,教务处副处长程玉林、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助理张松林、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主管程聪、汇英班班主任吴盛平,以及汇川技术生态链校园人才进修营运营负责人徐嘉欣、讲师李振橙等企业讲师共同出席。


开班仪式.jpg

(图为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上,汇川技术生态链校园人才进修营运营负责人徐嘉欣详细解读了本期“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本期课程体系深度融合企业技术标准与学院教学资源,设置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智能装备调试与维护、工业互联网应用开发三大核心模块,采用“理论+实训+项目实战”的三阶递进培养模式,学员需通过企业认证考核方可结业。


徐嘉欣讲话.jpg

(图为徐嘉欣讲话)


汇川生态链校园人才进修班讲师李振橙重点阐述了创新性考核评价体系,采用“过程性考核(40%)+项目答辩(30%)+岗位胜任力评估(30%)”的多元化评价机制,特别引入企业导师评分权重,确保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班主任吴盛平就班级管理制度进行说明,强调实行“企业化管理+学业导师制”的双轨管理模式。


李振橙讲话.jpg

(图为李振橙讲话)


教务处副处长程玉林在开班仪式总结讲话中强调,本届订单班是学校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战略的关键实践。他指出,项目通过“三化”路径实现人才培养升级:一是课程体系标准化,将企业技术规范转化为教学模块;二是实践平台协同化,依托校企共建的智能产线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三是质量评价双向化,建立学校考核与企业认证并行的质量监控体系。程玉林表示,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陈玉林讲话.jpg

(图为程玉林讲话)


本届汇川生态链订单班经过简历筛选和企业面试,共选拔40余名优秀学生,项目实施期间,学员将深度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完成智能产线调试、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等实战任务,切实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竞争力。此次合作不仅为智能制造领域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更为探索新时代产教融合新模式提供了实践样本。未来,校企双方将以订单班为载体,持续推进“五个一”工程:共建一个产业学院、开发一套课程标准、培育一支双师队伍、建设一批实训基地、形成一套培养模式。同时还将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师资培训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助力区域智能制造产业升级。


现场合影.jpg

(图为开班合影)


WPS拼图0.png

(图为日常授课)